结婚不再走繁复的“程式化”流程,而是选择到陶艺店亲手制作蝴蝶、郁金香、喜字等小摆件,这届年轻人将婚礼玩出了新花样,用“非遗+创意”让自己的人生大事变得更有纪念意义。在位于青岛纺织谷园区的“陶里陶气”陶艺店里,便聚集了许多爱好手作的准新人们。自2022年开业以来,“陶里陶气”陶艺店已在圈内小有名气,不断圈粉“Z世代”。它以非遗陶艺传承为核心,融合手作体验与咖啡文化,成为这片慢生活氛围浓厚区域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。
“陶里陶气”的店名暗藏巧思,既取“陶艺”中“陶”的谐音,又借“淘气”二字传递出生机与活力,寓意着让非遗陶艺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小朋友参与,让传统在鲜活氛围中得以延续。主理人刘语昕选择将店开在纺织谷,缘由颇具温情:“一方面,纺织谷舒适的慢节奏氛围、别具特色的建筑与环境,深深吸引着我;另一方面,我的家人曾在纺织行业工作直至退休,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,这份情感也促使我在此扎根。”纺织谷浓厚的文化氛围,也为陶艺店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。
走进“陶里陶气”,顾客能完整体验陶艺制作的全过程,从拉坯、上色到烧制,每一步都充满乐趣与意义。拉坯环节,顾客在转盘上亲手塑造作品形状,耗时约40分钟至1小时;由于湿泥坯上色会导致颜色不均,顾客需在三天后返回店里,用30分钟至1小时为作品涂上专属色彩;最后由店家进行烧制,一件独一无二的陶瓷作品便就此诞生。刘语昕常说“陶艺是时间的艺术”,正是这漫长的制作周期,让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时光的印记,更显珍贵。
在传承传统陶艺精髓方面,“陶里陶气”有着自己的坚持。店内顾客以小朋友居多,刘语昕会在孩子们制作陶艺的过程中,主动讲解陶瓷文化知识。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手作,在亲子互动中感受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,不仅让孩子了解非遗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。同时,刘语昕鼓励顾客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因此每一位顾客的作品都独具特色,既有传统陶艺的底蕴,又融入了个人的创意与情感。
刘语昕与陶艺的结缘,源于一次偶然的转型。此前,她从事餐饮行业,行业竞争激烈且节奏飞快,在经营咖啡车、参与市集的过程中,刘语昕接触到众多手工摊主,被手工创作的独特魅力所吸引。三年前,刘语昕结识了一位陶艺老师,从此踏上陶艺学习之路,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,深入了解了陶艺制作的全过程,刘语昕也被陶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探索空间所打动,从中国千年陶瓷文化到景德镇瓷都的年轻IP,陶艺的无限可能让刘语昕决心将其作为人生的新方向,于是“陶里陶气”应运而生。
为了让非遗陶艺更好地贴近年轻人,“陶里陶气”积极推动传统与潮流的融合。许多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,会在制作陶艺时融入二次元元素,或是捏制立体的二次元装饰,或是绘制二次元主题图案。汪苏泷在青岛开演唱会期间,其粉丝后援团的专属IP“速龙”(粉色恐龙)也成为陶艺创作的灵感来源,粉丝们亲手制作带有“速龙”元素的陶艺作品,表达对偶像的喜爱。
此外,店内还有不少结合青岛地域特色的作品,比如以青岛天主教堂为原型的陶艺品,采用黄桃泥为原料,刷上白色化妆土后,用釉下彩勾勒轮廓,再通过雕刻工艺打造出镂空效果,深受游客青睐。刘语昕还将自己喜爱的猫、星空、咖啡等元素融入陶艺创作,比如制作带有咖啡豆装饰的小咖啡杯,甚至尝试将版画工艺与陶艺结合,让陶艺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质感。
店内提供多种陶艺原料供顾客选择,日常最少有三四种,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瓷泥,因其底色洁白,能让顾客上色后的作品颜色更鲜艳、效果更佳。此外还有陶泥,部分陶泥本身带有颜色,适合追求独特质感的顾客,由于泥料取自大自然,经过过滤后制成,每一批次的泥料在水分、烧制温度等因素影响下,最终呈现的效果都会有细微差别,这也让每一件陶艺作品更具独特性。
除了DIY体验,“陶里陶气”还开设了陶艺课程,主要面向零基础的小朋友,也兼顾成人需求。课程内容涵盖认识不同泥料、学习多种制作工艺、掌握釉下彩上色及化妆土雕刻等技巧。课程采用预约制,每周根据预约人数安排,分为三节和六节两个系列。三节课程适合年龄较小的小朋友,帮助他们对陶艺形成基础认知,课程以实践为主,让孩子通过触摸泥土,感受不同泥料的触感及烧制后的效果;六节课程则讲解更为细致,适合年龄稍大的小朋友和成人,能让学员更深入地学习陶艺知识与技能。
除此之外,刘语昕将此前经营咖啡餐车的爱好与陶艺相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店铺特色。陶瓷作品实用性强,可作为咖啡杯、茶器使用,刘语昕便从咖啡饮用需求出发,在陶艺创作中融入咖啡元素——比如设计有利于咖啡香气散发的杯口形状,参考咖啡杯测专用杯的特定形状进行创作,让陶艺作品既具观赏性,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咖啡饮用。
三年来,“陶里陶气”始终坚守非遗陶艺传承的初心,以手作体验为载体,以文化创新为动力,在青岛纺织谷默默耕耘。它不仅是一家陶艺店,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,让更多人感受陶艺之美,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未来,“陶里陶气”还将继续探索陶艺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之路,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活力。